渗透性利尿药又称脱水药,如甘露醇,主要是利用渗透梯度,促使神经元内的水进入血管内,收缩血管,减少脑血管容量,且可提高肾小管液的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而减少水的重吸收和增加尿量。其中甘露醇是治疗颅内压(ICP)增高最常使用的一线药物,还可用于降眼内压及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。
一.甘露醇的特点
甘露醇为单糖,口服吸收很少,静脉注射后20min内起效,2-3h降压作用达到高峰,持续4-6h。甘露醇在体内不被代谢,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。其可引起肾小管液流量增加,致药物经肾排泄加快。
二.甘露醇使用的注意事项
⑴注意禁用或者慎用情况
①无颅内压(ICP)增高病理改变的疾病。
②合并肾功能损害或潜在性肾病。
③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。
④代谢性水肿。
⑤充血性心力衰竭。
⑥颅内活动性出血者慎用,需手术者除外。
⑦低血压状态。
⑧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者
⑨严重失水者。
⑩孕妇及老年人。
⑵注意在用于ICP增高中的不良反应
①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过高
急性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快速增高时,可引起脑细胞内失水,而脑细胞皱缩能引起机械性脑血管牵扯,而继发脑血管损害。此外,高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可引起体液容量的变化,致有效循环血量剧减而加剧脑的损害。再者,细胞内的水会向细胞外移动,可致严重的肺水肿,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。小剂量甘露醇使用,可避免血浆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持续太高。
②渗透性肾病(ON)
ON是指在肾细胞水平发生的结构性变化,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,在某些溶质存在的情况下,细胞内浆液泡化和管状细胞肿胀。
甘露醇能引起尿中溶质排泄增加,进而刺激致密斑,激发强烈的肾小球-小管反应,致入球小动脉收缩,引起肾小球滤过下降。此外,其以原形从肾脏排出,易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管,而致肾小管代谢障碍,肾小管吸收功能下降,引起少尿、无尿、血尿、蛋白尿及血尿素氮、肌醇升高等,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。
已有的肾功能衰竭者或老年患者更加有潜在的危险,通常发生于高剂量的甘露醇(>0.2kg/d或48h后累积量>0.4kg)。因甘露醇对肾血管有双重影响,小剂量使肾血管扩张,大剂量则使肾血管收缩,若用量过大,可使近曲小管管腔内渗透压浓度升高,肾小管上皮细胞脱水、变性及坏死。
③颅内压反跳明显
脑脊液中的甘露醇比血浆中的甘露醇排出慢,当血中的甘露醇经肾脏排出后使得血浆中的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明显降低,而脑组织中仍然有甘露醇滞留,从而使水分从血液中向脑组织中转移,引起颅内压重新升高,致脑压反跳。反跳时间多在给药后1h,常见于长时间高剂量使用者。因其在脑组织中的累积是时间依赖性的,小剂量使用可减轻脑水肿加重和反跳。
④加重脑水肿
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,其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,但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无脱水作用,且因血脑屏障的破坏使得其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,进而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及程度加重。
脑缺血者因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,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,且由于其不能够被代谢,过多的积聚致逆向渗透,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。
⑤其他
药物浸润所致的皮肤脱落,利尿所致的低血容量、低钾血症和碱血症,及在糖尿病和老年者中出现的高血糖性高渗状态等。
⑶注意相互作用
①甘露醇与洋地黄联用可增加其毒性,与低钾血症有关。
②甘露醇与利尿药、碳酸酐酶抑制剂联用,应调整剂量,因其可增加后两者的利尿、降眼压作用。
③与万古霉素联用时,可加速其在肾脏的排泄,致血药浓度降低。
④甘露醇与卡那霉素联用,可增加对第VIII对脑神经的破坏而引起耳聋。
参考文献:
1、朱依谆等.药理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6:452-453
2、钱之玉.药理学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9:442-452
3、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[J].中华医学杂志,2019,99(23):1763-1766
4、杨中华.2014 AHA/ASA大脑和小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处理声明(全文翻译)
5、史卫忠等.甘露醇的临床合理使用[J].药品评价,2010,7(6):54-56
6、杨立宇等.联合使用甘露醇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[J].黑龙江医学,2015(3):312-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