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天气热了,人们运动会比以往出更多的汗,而出汗从生理学则意味着水分和各类矿物质(钾、钠、氯、镁等)的流失。
而人体内矿物质往往溶于水,呈现离子态(如Na+和Cl-)参与机体各类生理功能的信号传递,因此也被叫做“电解质”。而水液中电解质的浓度,则叫“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”。
所谓身体水-电解质的平衡,就是让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运动前正常的水-电解质渗透压(摩尔浓度渗透压,摩尔渗透压)关系,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运动表现。
就拿很多读者关心的增肌来讲,肌肉中70%是水分,因此我们说增肌很大程度是提高身体储水的能力。也就意味着,水分是供给我们肌肉的物质材料之一。同时,充足的水分也是运动中睾酮水平的必要保障,身体缺水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,对我们增肌没好处。
身体维持水-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策略
因为汗液中电解质浓度有限(仅1-2%为矿物质),因此在排汗的前期,身体首先大量丢失的是水分,而随着运动的继续,电解质流失愈发明显,那么此时才需要进一步考虑补充电解质。
因此,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存在一个时间先后顺序。
一般来说进行60-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、力量训练,身体不会丢失大量电解质,一般不会出现抽筋、低钠血症等严重的电解质缺乏症状。
上述情况也需要结合环境温度、运动强度以及运动员肌肉含量(肌肉越大越容易失水、失电解质),进行综合考虑。
因此对于一般的爱好者来说,训练中需要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补充水分,而训后可以考虑补充电解质。而如果涉及长时间运动(长跑、马拉松运动员等)则需要在运动1-1.5小时之后开始考虑补充电解质,如果是高温环境则需要更早一些。